正在阅读:2025年1-6月中国出国劳务市场综合分析报告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走出去 / 最新要闻 / 正文

638012975110053143796159088.jpg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2025年1-6月中国出国劳务市场综合分析报告

原创 中国国际劳务网2025/08/07 18:30:22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中国国际劳务网 作者:中国国际劳务网 37982 阅读 0 评论 1682 点赞
2025年1-6月中国出国劳务市场综合分析报告,是中国国际劳务网结合政策动向、市场规模、结构变化及发展趋势等多个维度编制

一、市场规模与增长态势

劳务人员输出规模

2025年1-6月,中国对外派出各类劳务人员21.5万人,较2024年同期(19万人)增长约13.2%,增量达2.5万人。其中: 

承包工程项下:派出6.4万人(占比29.8%) 

劳务合作项下:派出15.1万人(占比70.2%),成为主力输出渠道。

截至6月末,在外劳务人员总数达59.6万人,创近年新高1。

历史对比与增长动力

2024年同期(15.9万人)增长35.2%,反映全球经贸活动复苏及中国对外合作深化。 

政策便利性提升:出入境人次达3.33亿(同比+15.8%),多国对华免签政策扩容(如印尼新增240小时过境免签),促进劳务流动效率。


二、市场结构特征

1)行业分布多元化

传统领域:建筑业、制造业仍占主导(如一带一路非洲和亚洲为主的国家)。

新兴领域:

互联网企业加速全球化,东南亚、中东成重点区域,算法工程师、产品经理等岗位薪酬竞争力强(月薪超2.3万元)。

服务业需求上升:医疗(医院窗口岗)、餐饮(新加坡餐饮岗)、养老(日本介护岗)等等,吸纳大龄低技能劳动力,部分岗位放宽语言要求。

2)区域合作深化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承包工程营业额增长显著(如某省对外工程营收39.5亿美元,同比+3.5%)。 

发达国家政策利好:

德国推出“机会卡”积分制工签,吸引技术工人; 

日本修订《技能实习法》,延长特定领域外劳居留期限。


三、政策与权益保障升级

国内监管强化:

中国商务部修订《对外劳务合作管理条例》,强制要求境外雇主提供不低于当地80%的时薪,且需购买工伤保险。 

国际合作优化:

海外引才活动同比增长25.5%,高校、企业主动赴外招募技术人才7,反映“人才出海”战略推进。

四、挑战与风险

结构性矛盾

高端技术岗位需求增长(如互联网、工程师),但普通劳务人员技能匹配度不足。

部分国家政策收紧(如欧美技术签证门槛提高),挤压低技能劳动力空间。

权益保障落地难

尽管政策要求薪资保障,但中小中介监管缺位,劳务纠纷仍频发。


五、未来趋势展望

方向

具体表现

市场规模

预计2025-2030年复合增长率达6%,2030年市场规模突破200亿美元。

行业扩展

数字经济、绿色能源等领域外派需求上升,技能培训成竞争核心。

政策导向

中国将与“一带一路”国家深化劳务协定,建立跨境维权机制。

六、建议

劳务人员:优先选择非洲亚洲等政策友好地区,提升数字技能以适配新兴行业。

服务机构:布局东南亚新兴市场,建立技能培训-输出-维权一体化链条。 

政府层面:加强中小中介合规审查,推动与国际劳工组织标准对接。

数据表明,2025年1-6月中国出国劳务市场已进入量质并升阶段:政策红利释放推动规模增长,而产业转型升级则催生结构性机会。未来需通过技能提升与合规化建设,将“人口流动”转化为“人才价值输出”。



已有0人点赞

1.png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