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为提升北部都会区发展的决策层次,行政长官李家超宣布成立由他领导的北都发展委员会,又会简化行政流程,拆墙松绑,以新思维采纳不同地方的建造方法、材料、装备等,达致安全、省钱、省时的目标,并订立专属法例,加快北都发展。
下设三个工作组
李家超9月17日发表施政报告时指,北都是香港的战略发展区域,具有巨大经济价值和发展潜力,能创造大量职位和提升生产力;虽然政府过去三年已加快建设,但北都幅员广阔,所需资源投资庞大,他一直为此心急如焚。
他说,北都基本规划已出台,现时是加快发展北都、引入产业和重大项目的最佳衔接期。由他担任主席的北都发展委员会下设三个工作组,即发展及营运模式设计组、大学城筹划及建设组、规划及发展工作组,分别由财政司司长、政务司司长、财政司副司长任组长。
发展及营运模式设计组将按北都各指定发展区的性质和规模,设计发展和营运模式,包括为不同产业园区度身成立一间或多间园区公司、法定或非法定专门机构,制订公私营合作模式;研究从价高者得招标转向产业绑定的双信封制;并设计股份制、债券、政府注资及土地参股等不同融资方案。
发展局正就洪水桥约23公顷产业用地进行产业园公司的政策研究,待向发展及营运模式设计组汇报后,会在今年内公布建议。
大学城筹划及建设组将会成立调研专班,研究北都大学城发展模式,实地考察不同地方大学城的成功模式,广纳意见。小组会研究把香港优势学术领域与产业深度结合发展,以及促进内地和国际领先大学或研究中心进驻。
洪水桥、牛潭尾、新界北新市镇三批大学城土地最早分别于2026年、2028年、2030年供使用,小组将就三批土地的发展定位和愿景作出建议,并考虑以产业为导向,例如在洪水桥/厦村新发展区一带,融合邻近高端专业服务和职业专才培训联动发展;牛潭尾一带则考虑配合新田科技城和河套区整体创科发展,包括生命健康科技产业,并与第三间医学院及综合医教研医院等联动发展。
规划及发展工作组负责由规划到执行的全流程管理,就统筹整合规划、工程、土地、交通、环保等作全面部署,促进产业进驻,创造职位和提升生产力。小组特设专案监督办公室,加强工程审批的统筹和监督,并设时限和分阶段通报机制。
简化行政措施
简化行政措施方面,特区政府会引入快速审批制度,采纳各地优秀建筑方法,结合海外和内地的成功建造技术、用料、设备等,降低工程成本并缩短工期。
特区政府又会以试点形式推行分阶段开发模式,容许初期先建设和营运具先导性的低密度设施,例如零售、娱乐、会议展览等项目,吸引企业进驻、创造收益和汇聚人流,发挥拉动作用,再落实长远发展。
其他措施包括采用多元开发模式、灵活批拨土地、容许北都土地业权人主动交回政府计划征收的土地以抵销原址换地或片区开发所须缴付的金额、以按实补价减低北都补地价资金成本。
特区政府也会开展凹头土地用途检讨,善用北环线带来的发展潜力,在凹头站沙埔一带考虑引入更大占比的私营房屋,拓展为新发展区。
订立专属法例
为加快北都发展,特区政府会订立专属法例,制订简化的法定程序,包括成立法定园区公司;为园区公司设立专项拨款渠道以注入资金;管理指定地区跨境流动,包括人流、物流、资金流及数据和生物样本流的便捷方法;加快批出建筑图则;放宽各分区大纲图的准许用途及微调发展参数;加快缴付征收土地的赔偿等。
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香港园区第一期首三座大楼已落成,另外五座大楼于2027年起陆续完工。特区政府今年内会推出第一期余下用地的选定地块;完成第二期发展规模、产业分布等规划,以完成河套香港园区总体布局。
此外,特区政府今年内会公布新田科技城创科产业发展规划概念纲要,涵盖顶层设计、产业定位和布局、各片区的统筹发展、引导市场资源投入发展的策略等。
李家超表示,为配合北都发展,当局会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古洞站和洪水桥站工程正全速进行,分别于2027年和2030年竣工;特区政府已与港铁公司签订协议,以新思维合并北环线主线和支线同步推展,目标是2034年或之前同步开通。当局并正全力推动港深西部铁路(洪水桥至前海),已就项目香港段邀请承建商及营运商提交意向书。